太極呼吸之淺見
逍遙山人 8-29-2014
《伍柳仙宗》一書,乃古代氣功巨著。其序言有曰:“呼吸者,橐籥也。” 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五章有曰:“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?” 橐籥是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。於是古仙們乃將身体比作風箱, 將胸腹比作上下二室, 將橫隔膜比作推拉板,其運作比作開合。哈哈, 呼吸比作風箱開合, 豈不妙哉!
道家將呼吸定義為後天呼吸與先天呼吸。 後天呼吸指口鼻呼吸。 作用於空氣。 氣囊為肺。 又名胸式呼吸。 先天呼吸指肚臍與命門相對的開合。 作用於內氣, 氣囊為小腹丹田。 又名腹式呼吸。
腹式呼吸又分二類: 順式與逆式。 大多練瑜伽者, 用順式; 而絕大多練太極者, 用逆式。 逍遙派採用逆腹式。
練楊式太極拳一般不發勁, 或者少發勁。順腹式呼吸也許可用。 但陳式太極拳則常有不少發勁動作, 故只宜用逆腹式呼吸。 吾曾有悟其中之道理。 您可作測試便知: 即打出一記重拳, 同時收小腹(順腹式呼吸), 感覺如何?再打出一記重拳, 同時鼓小腹(逆腹式呼吸), 感覺如何?比較一下。看看能否懂得其中之差異。
平常可於日常生活中, 輕松自在地練一下逆腹式呼吸。 比方: 坐在電腦前, 等候文件下載, 即可啟動練幾下: 吸氣時小腹微微內收, 意想肚臍向後移動一點點(不必大動, 以順自然)。 即肚臍去會一會命門穴。 呼氣時肚臍向前移回, 小腹稍擴充恢復原狀。 如此反復進行。 日久乃行之若素矣!每次練它幾秒鐘或幾分鐘都無所謂, 積沙成塔。 當然, 有閒一族可多練久練, 則更好。
逍遙派建議, 初學者不妨將此種逆腹式呼吸落實於起式之練習中。 因為起式肢体動作最簡單, 易於配合呼吸。 但在接下去的式子中, 暫不要求配合。 為的是, 等肢体動作都學到位再說。
您若鼻吸氣時小腹擴充, 那並非有錯。只是習慣於順腹式呼吸而已。 如果要練陳式太極, 請試著玩玩逆腹式呼吸。 如何?
其實, 逍遙太極起式配逆腹式呼吸並不難。 第一動: 身微前引,同時帶動雙臂向身後微盪, 肚臍向後微收 (肚臍跟手走向後)。 第二動: 身微後引, 同時帶動兩臂向前微盪+浮起, 肚臍向前或小腹擴充 (肚臍跟手走向前)。接下去諸動雖沒有以上二動如此密合對應, 但亦不難。
熟悉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朋友, 都知其起式共有四勁法(掤擠捋按)。 每一勁都分兩部分: 一為蓄勁, 二為放勁。 逢蓄勁必鼻吸+臍貼背(即指肚臍向後找命門)。 逢放勁必鼻呼+臍向前。 很容易配合逆式腹呼吸。值得一試。
不少拳友練拳時已經習慣於採用自然呼吸, 那會是什麼情況呢?首先, 動作與呼吸無所謂配合不配合。 一切順乎自然。 因為太極拳動作多為柔和緩慢, 則呼吸亦會在不知不覺中, 變得細勻深長。 則橫膈膜亦隨呼吸增大其上下升降動盪之幅度。 因而產生有效按摩五臟六腑之保健效果。 這便是太極拳的好處。 所以, 絕大多數的練拳者, 均採用自然呼吸, 有效又安全。 然而, 練出有效成績是需要很長年月的。 為提高效率, 呼吸配合動作乃必要之上乘手段矣!
結論
逍遙派主張的呼吸總則, 可歸納成六句真言:開吸合呼。 起吸止呼。 蓄吸發呼。 收吸放呼。 吸則擴胸臍貼背。 呼則含胸腹放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