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析太極拳的放松

逍遙山人 8-29-2014

凡是稍為練過太極拳的人, 莫不知放松的重要。放松應該是太極拳的核心。如果要求只用一個字來形容太極拳的特質, 我想[松]這個字可以當之無愧的。至於如何落實放松以利於拳術的提升, 則各家之看法不盡相同。各家之練法亦不盡相同。[松]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其境界是永無止境的。是沒有上限的。

相傳當年楊澄甫宗師教拳的時候, 每日必多次提醒眾弟子曰:[ 松, 再松, 還要松]。又曰: [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]。其得意弟子鄭曼青宗師雖聰慧絕頂並號稱永嘉五絕, 亦曾苦思不得其觧。直到有一回在睡夢之中習練。忽覺两臂已斷。如是恍然大悟。拳藝大進。此典故在太極拳界傳為佳話。從其習藝之弟子都知道經常提得最多的就是一個[松] 字。

記得筆者習拳初期, 對所謂的松柔沉軟, 都認知含糊而不自覺。每聞老師曰:[要練拳了, 放松下來]。余乃沉其双肩,抖其双臂, 搖其双膝。頂其百會, 墜其會陰, 扣其尾閭, 小腹內收, 命門外突, 两足平鋪, 五趾輕扣, 双目垂簾, 舌抵上顎, 似笑非笑, 似尿非尿。擺出一幅中正安舒的態勢。余暗中稱之為[此乃本府招牌放松流水線系統工程是也]。老師見狀, 莫不輕點其頭,讚一聲:[ 哼, 好樣的]。如此這般地混了不知多少年月。直到後來, 余学習推手, 方知以前的幼稚無知。真是可憐。君不見, 與老師一搭手, 他的掌就兵臨城下了。師曰:[你怎麽老是打扁不打松呢? 不打松哪兒來的掤勁呢?]。老天,原來我多年打的松是不靠譜的。這也應了拳經裡所說: [差之毫厘, 謬以千里] 。可不慎乎?

我們不妨姑且設想, 眾多習拳者對於[松]的理觧是存在誤區的。楊澄甫宗師的太極拳十要之一是[沉肩垂肘]。垂肘易懂: 不要抬肘或不要架肘。為什麽? 因為[架肘必聳肩, 聳肩必破壞立身中正]; 此乃北京田秋信大師授拳時的名言也。而沉肩二字就難懂了。免強一點來說的話:沉肩就是不要聳肩。那麽這個改[聳]為[沉] 就給人一個由上向下的概念。會不會下沉到哪裡, 也收緊到哪裡呢? 好比鄉間用明礬淨水。一缸混水, 經過明礬的攪拌之後, 上層的水清澈了。但是混濁沒有消失而是沉到底部了。這樣的[放松]是線性的。是不全面的。

[沉肩垂肘]一訣出自權威前輩, 有如金科玉律。應可流傳千古。事實上, 幾代下來亦不曾聽說有誰會質疑這[沉肩垂肘]四個字的正確性。然而, 星移斗轉。畢竟[江山代有人才出], 近代水性太極拳宗師王壯弘先生 (1931-2008) 便提出了新的說法: [松肩沉肘]。一字之差, 意境大異。[松肩]指的是將肩關節擴散放大至彈性飽滿。是立体球形膨脹而非直線下沉。這使我想起另一個比方: 將實心的米團蒸熟成蓬松飽滿的發糕。用這個程序來理觧[松肩]就比較圓融多了。所以我們要認識到[沉]與[松]是不同的。[沉]是線性往下落而[松]則是球形向外擴大散開。北京魏樹人宗師在其《楊式太極拳術述真》一書中, 對[松散通空]內功有精闢的論述。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参考之。

想看看氣功大師如何觧讀這個[松] 字嗎? 有一篇名為[放松功]的論文出現在《氣功精選》一書中。作者馬濟人對[放松]一詞作了較為生動的描述。他說, 放松可以分三個層次來体會: [1. 松弛, 是感到手足擺得很安穩, 頭部也感覺輕松, 全身舒適; 2. 松開, 是進一步放松哪一個部位, 便感覺到該部位的肌內好像松了開來, 骨頭好像成了一付骨架子, 肌肉則安穩地放在骨架上, 全身血流上下循環, 似乎在靜靜地流漾; 3. 松淨, 是再進一步放松, 全身好像溶化了, 無拘無束, 悠然自在, 全無雜念, 有說不出的輕爽和安詳]。簡言之就是松弛, 松開, 松淨。他的觀點與太極拳的觀點是非常企合的。絲毫沒有矛盾。

再讓我們從實際生活中來体驗一下[放松]的含義。嬰兒是很松的。他的松出於自然。所以老子曰: [專氣致柔, 能嬰兒乎?] 。其次, 當咱們一旦進入睡熟, 那咱們應該是達到放松的標準了, 可惜咱們沒法用來練拳。因為, 一旦醒來, 咱們就不那麽松了。還有, 一個人獨自趕路的時候, 會覺得這距離頗够遠的。而當有人結伴而行, 沿途說說笑笑, 則絲毫不會覺得距離遠了。為什麼? 因為咱們沒有放[心意]或曰[念頭]在行路之上。不是嗎? 有練過推手的朋友, 當會暸觧一個事實: 當對方以力加於吾身, 若余將意念從他出手之接触點移走, 且同時將我之意作用於他身上。那麼, 我不但不會頂他, 而且還可落實[轉門] 的概念, 將彼力奉還過去。例子尚多, 不勝枚舉。本段之目的在指明[意念]在[放松]的實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意念放松與肢体放松密不可分。只注重肢体放松則不能松透。只有意念也放松了, 才算松到位了。

由此可知, 放松有两大環節: 肢體的與意念的。我們何妨從這兒切入, 双管齊下, 向[松透]去探索習練。這條路不容易走。但是, 既然人們將[放松] 冠以[太極拳的靈魂], 吾人理當高山仰止, 努力攀登。

那麼, 我們如何修練這[放松]的工夫呢? 逍遙山人認為有两條路可以走。其一為檢驗盤拳走架, 看看每招每式是否符合拳經的要求。其二為單獨習練一些輔助功法。由此以求改進肢体語言及提升盤拳走架的品質。當然, 輔助功法種類繁多。如何選取及安排頗費周章的。吾等不妨用輪番上陣, 見縫插針, 及生活太極化等技巧來實踐之。以求循序漸進。不要貪多, 不可通吃, 否則無法持之以恆, 反成遺憾。兹將筆者熟知的重點功法簡列如下。

內功套路, 尺棒套路, 放松功套路, 纒絲功套路, 五禽戲套路, 八段錦套路, 易筋經套路, 黃性賢鬆身五法, 李鳳山平甩功一法, 莊元明練功十八法, 嚴緣華田米功一法, 魏樹人松散通空一法, 內勁一指禪站樁一法, 一指禪站樁板指一法, 張希榮三穴換位一法, 雁蕩仙傳外丹功~選粹, 王知剛一百零八息一法, 三線放松面壁蹲牆一法, 道家游龍功松腰松胯一法, 水性太極拳起勢五浪一法, 靜坐一法。

結語:

太極拳要求的松從本質上講有肢体放松和意念放松。在實踐中有局部放松[如松肩沉肘], 逐節放松 [如波浪沉浮, 節節貫串], 和全体放松 [如周身一家, 混元一体] 。放松的程度可於盤拳走架及推手中獲得檢驗及提升。單獨選練一些輔助功法對放松是有幫助的。如能獲得某些心法祕傳, 則可縮短進步的時間。明師可遇不可求。好學者, 不妨先從文獻着手, 試試看。怎見得有詩為証, 詩曰: [ 若未逢師且看詩, 詩中藏訣好修持, 雖然未到蓬萊路, 亦教人間死較遲]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太極思維的承傳

Next
Next

太極呼吸之淺見